2022年4月汽車行業月度簡報
2022-04-21
2021年汽車經銷商集團財報披露,機遇與挑戰并存
主流汽車生產企業的經營情況,往往被視為汽車市場起伏的晴雨表而備受注目。而作為汽車市場流通環節的中流砥柱,汽車經銷商的生存狀況同樣值得關注。在這乍暖還寒的春日,多家汽車經銷商集團相繼發布了2021年財報:
和諧:營收近180億元,業績增長強勁;
廣匯寶信:凈利潤暴漲170.80%,營收、盈利雙升;
新豐泰:凈利潤大漲138.20%,全年業績創新高;
百得利:凈利潤大漲82.9%,業務全方位增長;
美東:凈利潤漲幅57.40%,全年業績高增長;
中升:盈利漲幅50.60%,二手車銷售收入翻倍增長;
正通:營收漲幅24.30%,凈利虧損減少。
從相關數據可以看出,與2020年普遍經營困難哀鴻遍野相比,2021年汽車經銷商集團在新車銷量、營收、售后業務和二手車業務等方面扭轉局面,迎來了“報復性”增長,即使是正通汽車等曾經嚴重虧損的企業也重新煥發生機。據網上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75%汽車經銷商實現了不同幅度的盈利,全年平均利潤314萬元,相比2020年度的虧損134.30萬元,大漲448.30萬元,實現了扭虧為盈。
分析影響各家經銷商集團業績和盈利增長的因素,排除因芯片短缺導致終端產品供不應求這一短期因素,不難提煉以下三大關鍵詞:
豪華車、售后、新能源!
1、豪華車市場供不應求,新車平均售價上升,終端優惠收窄,拉動毛利明顯提升
在各大經銷商集團的財報中,我們也得以透過具體數據管中窺豹:
中升:新車銷售1424.66億元,同比增長13.5%;銷售毛利61.97億元,同比上升67.10%。其中豪華品牌占新車銷量的56.70%;
和諧:新車銷售156.10億元,同比增長21.1%;銷售毛利17.51億元,同比上升34.8%。其中增長的主力為德國豪華品牌寶馬;
新豐泰:新車銷售100.24億元,同比增長5.6%;銷售毛利4.38億元,同比上升70.3%。其中豪華品牌占新車銷量的70.90%;
正通:新車銷售169.89億元,同比增長34.8%;銷售毛利1.82億元。其中,銷售豪華及超豪華品牌39702臺,同比增長約25.8%。
財大氣粗的龍頭經銷商集團通過收購兼并或自建網點,擴大銷售網絡、優化品牌組合,使產品結構中豪華品牌比重增加,持續獲得穩定的業務增長能力。例如,中升以13.14億美元完成了對仁孚的收購,將奔馳品牌市場份額提升至18%,強化了奔馳第二大經銷商的市場地位,并鞏固了其在華南和華西細分市場的區域龍頭地位。永達2021年收購位于江蘇地區的4家寶馬和雷克薩斯品牌4S店,在全國完成布局237家網點,而且將繼續聚焦保持豪華汽車主業高速增長。和諧新增5家網點,分別為超豪華品牌法拉利和蘭博基尼,還有兩家雷克薩斯。同時,為優化銷售網絡,提高盈利能力,關閉了4家經營效益低的門店。新豐泰則在2021年下半年完成所有新店建設,又相繼取得3個城市保時捷、寶馬品牌網點授權,夯實了西北區域豪華品牌主力經銷商地位。正通雖然仍未扭虧為盈,但其在2021年獲得包括保時捷、奔馳、寶馬、奧迪等一線豪華品牌授權籌建5家經銷網點,同時優化品牌結構,關閉11家網點、完成7家網點的品牌轉化。
總體而言,豪華品牌紅利持續,其帶來的業績增長強勁,成為經銷商集團發力的聚焦方向。并且,經銷商集團在豪華車領域跑馬圈地的同時,繼續優化品牌結構提升利潤率也是各家的共識。當然,這就進一步壓縮了中低端品牌車企的市場空間和對銷售渠道的掌控能力。
2、深挖售后業務,繼續保持毛利穩健增長
跟隨疫情變化、芯片供應、原材料價格等短期因素的波動,新車銷售利潤上漲并非常態且難以掌控,穩定的售后服務收入才是經銷商集團利潤保持穩步增長的中流砥柱。從財報中售后服務收入的占比數據,我們可以一窺售后對各經銷商集團的價值:中升售后服務及精品業務收入達到245.05億元,大幅領先其他幾家經銷商集團;永達汽車售后服務收入達到118.92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廣匯寶信售后服務收入45.20億元;正通售后服務收入31.05億元,售后毛利占比達到78.5%;美東售后服務收入27.5億元,售后毛利率提升帶動其毛利上升36.1%。4S店通過銷售新車送小保養和車險服務等方式綁定用戶,堪稱“吃小虧占大便宜”,售后業務為網點帶來流量,經銷商集團售后服務規模也反映出其對車主資源的持續運營能力。
另一方面,傳統4S店售后也開始遭遇外部挑戰。調研顯示,從省錢的角度考慮,質保期后大部分汽車用戶更愿意選擇去獨立售后維修保養,也就是汽配城和所謂的“路邊店”。質保期內,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用戶表示會在質保期后離開4S店去其他渠道。售后客戶流失率提升、事故車進店減少,獲客成本居高不下已經成為經銷商集團不得不面對的難題。雪上加霜的是,互聯網獨立售后力量也在快速崛起。包括途虎養車、天貓、京東和樂車邦等,在資本的力量加持下,都開始動4S店的奶酪。他們在線上獲客、留客等方面具備4S店難以企及的先天優勢,而遍地開花的社區快修店網絡則在方便、快捷等方面贏得客戶青睞。對車主的爭搶日益激烈,如何深挖服務潛力留住客戶,成為經銷商集團面臨的嚴峻挑戰。
3、搶灘新能源,擁抱售后服務業務全新場景
新能源汽車在2021年出現了爆發式增長。高速增長的新能源車賽道,不僅傳統車企趨之若鶩,更吸引了背靠資本大樹的造車新勢力下場競技。而經銷集團憑借資金、技術、資源、客戶基本盤等牌面,在新形勢下左右逢源。既可爭當傳統主機廠電動車銷售渠道,也可以與造車新勢力合作。既能做新能源車銷售,同時也布局新能源車售后服務。例如,中升在鞏固與傳統主機廠電動車合作的同時,對造車新勢力也來者不拒。2021年,中升與小鵬等新勢力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和諧戰略投資的“鐺鐺新能源”渠道目前已獲得“蔚小理”、廣汽Aion等一線新能源品牌授權,并以代理商模式銷售部分二線電動車品牌,蛻變為一家涵蓋電動車銷售和售后服務的綜合性電動車服務商。永達則聚焦輕資產模式快速布局,新能源品牌新開業網點13家,新獲獨立新能源品牌授權15個,包括比亞迪、小鵬、歐拉、AITO、零跑、上汽智己等。永達還與特斯拉、長城等車企探索建立不同模式的業務合作。此外,廣匯寶信與包括極狐達在內的20多個品牌建立穩定聯系;新豐泰、百得利都將擴大新能源汽車業務。
大眾集團
大眾將在西班牙打造電動汽車中心
3月23日,大眾集團表示,計劃在西班牙投資逾70億歐元(合77億美元)打造一個電動汽車中心。該中心不僅包括一家瓦倫西亞(Valencia)電池廠,還包括改造的Martorell 和Pamplona電動汽車工廠。大眾瓦倫西亞電池廠的產能將達到40 GWh,并將于2026年投產。
東風
東風自主乘用車一季度銷量同比增長超六成
一季度,東風集團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車累計銷售17.23萬輛,同比增長63.6%,合資品牌乘用車累計銷售53.46萬輛,同比增長4.6%。東風集團正在加速推進自主品牌乘用車新品的投放。日前,東風風神年度戰略車型皓極正式亮相,新車是基于東風DSMA平臺打造的首款SUV,同時也是采用馬赫雙擎的首款SUV。
寶馬
寶馬全新7系/i7將20日首發,豪華旗艦指日可"7"
日前,根據寶馬官方信息:寶馬全新一代7系和全新i7將于4月20日首發。作為寶馬集團首款純電動豪華旗艦轎車,全新i7也將純電駕駛樂趣擴展到大型豪華車細分市場。與此同時,寶馬新X7也將一同亮相?!皠撔翨MW iX和創新BMW i4廣受好評,強烈的客戶需求本身就證明了這一點。今年,純電動BMW i7將把BMW電動車型推向新的高度,它將是我們持續成功、引領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全新一代BMW 7系是我們在豪華汽車領域成功增長戰略的下一張王牌,該車型將成為BMW豪華細分市場中第一款可提供內燃機、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驅動的豪華轎車。
長安汽車
長安推7大行動,力求2025年銷量達成400萬輛
4月13日,長安汽車召開了2022全球伙伴大會。在本次大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對外宣布了長安汽車未來的發展目標。其中提到,到2025年,長安汽車總銷量將達到400萬輛,其中,長安品牌300萬輛,新能源車銷量105萬輛,占比達到35%;2030年,長安汽車年銷量將達到550萬輛,其中,長安品牌450萬輛,新能源車銷量達到270萬輛,占比為60%,海外銷量占比30%。
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的快速提升,長安汽車計劃在2027年實現碳達峰,2045年實現碳中和,并努力做到2030年長安供應鏈較2020年降碳30%。
為推動以上戰略目標落地,長安提出七大關鍵行動:品牌煥新、全域產品提速、掌握核心技術、構建新生態、數字化轉型、國際市場開拓、資源保障。
現代
現代汽車將在美國開啟電動車生產
現代汽車4月12日表示,計劃在其美國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工廠增加電動汽車的生產,這是現代汽車首次在美國生產電動汽車。
特斯拉
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竣工投產,年產能50萬輛
3月22日,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正式竣工投產。作為繼上海工廠后,特斯拉在海外擁有的第二家超級工廠。特斯拉CEO馬斯克出席了剪彩儀式,伴隨著柏林超級工廠生產制造的第一輛Model Y(GIGA 001)下線,馬斯克親自將其交付到車主手中。
就在兩周前,建設兩年多的柏林超級工廠最終通過了德國相關部門的審批。根據德國勃蘭登堡州環境部的介紹,柏林超級工廠的Model Y年產量將達到50萬輛,相當于特斯拉去年交付量的53.4%,而它的正式投產對于特斯拉的產能提升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比亞迪
比亞迪宣布停止燃油汽車整車生產
4月3日,比亞迪汽車正式宣布,根據其戰略發展需要,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未來,比亞迪在汽車版塊將專注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這標志著,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個正式宣布停產燃油汽車的車企。
同時,比亞迪將繼續為現有燃油汽車客戶持續提供完善的服務和售后保障,以及全生命周期的零配件供應,確保無憂暢行。
比亞迪始終致力于用技術創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構建綠色明天。此次比亞迪的戰略調整,圍繞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緊扣“創新”、“綠色”的新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動力,引領汽車行業變革;以綠色低碳循環,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2022年3月,比亞迪乘用車銷量達104338,創歷史新高,并再次刷新中國新能源汽車月銷紀錄。其中比亞迪EV純電動銷售53664輛, DM插電混動銷售50674輛,“兩條腿,齊步走”?!?/span>
吉利汽車
吉利未來將繼續加強部署自研芯片
3月23日,吉利汽車發布2021年財報。數據顯示,其營收同比增長10.3%至1016億元;扣除股份支付的股東應占溢利為60.6億元,同比增長9.4%;凈利潤同比下滑21.9%為43.5億元。
雖然營收實現同比增長,但是就運營表現低于管理層預期,吉利集團給出意料之中的解釋:主要由于年內全球芯片供應短缺。而且吉利在2021年財報中坦言:“中國競爭加劇、原材料價格上漲、其他與疫情相關的中斷以及全球芯片供應短缺并無減弱跡象,并將繼續于2022年對本集團的銷售表現及盈利能力造成壓力?!?br/> 基于此,在吉利汽車2021年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稱,公司將積極應對供應鏈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未來將繼續加強部署自研芯片的路線,通過多種技術路線方案,多方位解決芯片短缺問題。
誠然,當下全球汽車產業都面臨著“缺芯”困局,構建完整車規級生態鏈已成為上下游自主企業迫在眉睫的任務。在芯片領域部署自研,保證未來智能汽車的芯片供應,這已經成為相關企業和機構的布局思路和投資機會。那么,自主豪強吉利自然也要緊抓機遇。
而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受國際貿易形勢影響,海外零部件供應仍存在些許不確定性,從供應鏈安全角度來看,加強部署自研更具戰略意義。
行業動態
政策文件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4月10日發布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意見明確,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堅強支撐。
根據意見,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工作原則是:立足內需,暢通循環;立破并舉,完善制度;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系統協同,穩妥推進。主要目標是:持續推動國內市場高效暢通和規模拓展,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進一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培育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
意見堅持問題導向、立破并舉,從六個方面明確了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點任務。從立的角度,意見明確要抓好“五統一”。一是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二是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三是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四是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五是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從破的角度,意見明確要進一步規范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
意見強調,加強黨的領導,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優先推進區域協作,形成工作合力。